1613棵申城大树,您还能走多远?
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许多古树名木经历过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欢,世事的沧桑,可借以撰写说明,普及历史知识。例如,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将军柏、汉武帝刘彻来游嵩山时封的将军柏。山西洪洞大槐树,及乎半个中国人都说是从大槐下迁出的人。我为了写我们家谱,三次去洪洞县查访寻根。对大槐树太有感情了。三门峡东七里古槐,对豫西人民太有感情了,在兵荒马乱年代,尤其日本鬼子侵略中原时河南人浩浩荡荡向西逃荒要饭,路过这棵大槐都要磕头许愿,求一路平安。
名木或以姿态奇特观赏价值极高而闻名,如中国黄山的“迎客松”;或以历史事件而闻名如泰山岱庙中汉柏,是汉武帝刘彻封禅时所植。或以传说异闻而闻名,如陕西黄陵轩辕庙内的“黄帝手植柏”,树高近20米,下围10米,是中国最大的柏树,据说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氏黄帝亲手所植;如地中海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上的“百骑大栗树”,相传它的庞大茂密的树荫曾为古代一位国王、王后及其随带的百骑人马遮风挡雨。北京潭柘寺内的银杏树相传为辽代植,高30余米,直径4米多。
记者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日前由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承办的古树名木绿化养护管理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成为全国首家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标准化单位。在标准实施试点的三年间,古树后续资源从原来的1024株增加到1056株,上海市古树名木的数量从原来的1588株增加到了1613株。
据了解,古树名木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包括法律法规标准制定、日常巡督查管理、建设期古树管理、古树档案管理、古树社会宣传、古树信息化管理等,通过标准化示范工作,将管理技术工作内容的相关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转化成标准,并形成古树名木标准体系,通过徐汇、黄浦、普陀等6个示范区域全面实施体系内标准,既做到工作内容的标准化全覆盖,又实现了体系内核心标准的全面示范。古树数量的增加不仅为城市新增了不少景观绿色,也提升了城市底蕴,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了进一步提升古树标准化工作,在全国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标准化实施模板,创新上海市古树名木管理由行政化管理逐步向社会化管理转型模式,以促进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可持续性和总结古树名木养护技术和保护管理要点为目的,上海市根据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要求,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
古树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资料,它的复杂的年轮结构,蕴含着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的变迁史。从树木年轮可推测出大旱之年和风调雨顺之年,从树木年轮可確定此地主风方位。古树对研究树木生理具有特殊意义。人们无法用跟踪的方法去研究长寿树木从生到死的生理过程,而不同年龄的古树可以同时存在,能把树木生长、发育在时间上的顺序展现为空间上的排列,有利于科学研究工作。例如,不同树种它的生长发育最佳年龄段,可以划出生长曲线,不同树种,不同环境的生长规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棵参天大树就是一幕幕历史的见证者,人人爱护吧。